1.微生物況積物 (Microbiological deposits).
2.水垢況積物 (Scale deposits).
3.腐蝕 (Corrosion).
4.泥濘物及其他況積物 (Mud and other deposits).
5.泡沫 (Foam).
6.木材腐蝕 (Deterioration of wood).
水中之細菌(Baceria)、藻類(algae)、真菌(Fungi)及其他微生物所形成之況積物,會影響熱交換器之效率降低,迫使冷卻水塔溫度下降困難.
在冷卻水系統中,最常見的水垢是碳酸鈣CaCO3,它是由碳酸氫鈣分解而成,碳酸鈣在水中溶解度均較其他的水垢況積物為低,必需控制水中PH值來控制碳酸鈣CaCO3 生成,另外還有硫酸鈣、磷酸鈣及其他鈣鹽、鋇鹽、鎂鹽及矽酸鹽類也會形成水垢.
軍團病,又稱為退伍軍人症,是由嗜肺軍團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所引起的傳染病。嗜肺軍團菌在自然界十分普遍,尤其在溫暖的環境(25°至45°C,最適合的溫度為35°C左右),在水冷式空調機的冷卻水塔中,未經常清洗的話,也會發現此菌。此症有兩種狀況:
1.較嚴重的感染,通常引致肺炎.
2.較輕微的呼吸道感染,不會引致肺炎.
1.在開放式的系統中,水經蒸發隨即伴隨而來的是電解質之濃度增加,水通過冷卻水塔時並充滿
空氣,水之腐蝕性於是就增加,其中以鐵及鋼板最為厲害,但反觀在高PH值之下,如果系統之
材質為鋅或鋁合金,則亦可能產生點蝕(Pitting).
2.另一種情況在任何金屬表面,如果有水垢或況積物形成時,況積物下方之腐蝕現象會容易發生.
3.第三種狀況是在兩種不同材質的金屬相互接觸時,會發生流電腐蝕(galvanic corrision),當其
電位差愈大時,腐蝕之傾向也就愈大.
4.最後一種也是大家容易所忽視的狀況,在系統中微生物之濘物也會造成腐蝕現象,硫細菌,好
氧生微生物存在於水中時通常含有硫份在,硫還原菌會產生鹽酸,厭氣性微生物會形成硫化氫
,這些都會加速腐蝕之形成.
水垢的主要成份為 CaCO3 ,其導熱係數僅 0.6~2.0 千卡/米 2 .小時 ℃ 之間,而銅的導熱係數是 260 ~ 340 千卡/米 2 · 小時 ℃ 之間,因此,結垢不僅影響傳熱效率,而且還會增加能源的消耗.
水垢降低了製冷機的熱交換率,導致能源損耗、維護與清洗成本增加、廢水處理成本、設施損壞 … 等風險。
水垢對熱交換的影響
水垢厚度(mm) |
熱交換程度( BTU/ft 2 /F°)
|
換熱損失( %)
|
電力損耗率(%)
|
0
|
92.77
|
0
|
0
|
0.3mm
|
73.68
|
21%
|
10%
|
0.6mm
|
61.12
|
34%
|
20%
|
0.9mm
|
52.20
|
44%
|
31%
|
1.2mm
|
45.60
|
56%
|
42%
|
1.6mm
|
39.52
|
57%
|
53%
|
資料來源:美國製冷界權威科學機構 Phillip Kotz
Clean System Approach to Air Conditioning
Heating Piping Air Conditioning Journa
美國製冷研究機構 Philip Kotz研究,依據水垢厚度不同程度可節電 10~53 %以上
以500冷凍噸中央空調為例,開機3650個小時其正常耗電與損耗比較如下:
※正常耗電-
500冷凍噸×0.8KW/每冷噸耗電×80%(主機負荷)×開機3650小時×3元/每度電費
=3,504,000元
※水垢導致之電能損耗-
*水垢厚度 0.3mm時, 電力損耗 10%.
3,504,000元×10% =350,400元
*水垢厚度 0.6mm時, 電力損耗 20%.
3,504,000元×20% =700,800元
*水垢厚度在 0.9mm時, 電力損耗 31%.
3,504,000元×31% =1,086,240元
殺菌滅藻劑能有效地挖去藻類繁殖和粘泥增長,在不同的PH值範圍內均有很好的殺菌滅藻能力,並有分散和滲透作用,能滲透並除去粘泥和剝離附著的藻類,此外,還有去油能力。
用途
廣泛適用於循環冷卻水系統,油田注水系統,冷凍水系統中,作為非氧化性殺菌滅藻劑,粘泥剝離劑使用,也可用作晴綸纖維染色的均染劑及其紡織加工前的柔滑和抗靜電處理。
適用範圍
適用於各種水體系統的藻類、微生物的殺滅如:魚塘、池塘、河道、大型中央空調、工程熱交換、製程等循環冷卻水系統的處理。
物理化學性質:
物性外觀 |
淺色或無色液體 |
PH |
6.0-9.0 |
活性成份 |
>25% |
特性
該藥劑屬於複合製劑具有廣效的殺菌能力,能有效的滲透細胞壁、分解細胞的DNA,從而殺死並抑制其繁殖。殺菌滅藻劑高效低毒,自然分解週期短,環境介面友好、處理效能穩定。對高級水生動物基本無任何影響。是新一代廣泛推廣的環保型水處理理想之殺菌滅藻藥劑。
使用方法
初次投加量為水體質量比1:500;人工衝擊式投加到之處理水體中。
質量指標:(符合HG/T2230-91)
指標名稱 |
指標 |
外觀 |
無色或淡黃色粘稠液體 |
活性組合含量 (%) |
44-46 |
20°C時的密度 (g/cm3) |
1.3-1.4 |
胺鹽含量 (%) |
仝4.0 |
PH值 |
6.0-8.0 |
使用方法:
作非氧化性殺菌滅藻劑時,一般投放量為50-100g/m³。作為粘泥剝離劑時,用量為200-300g/m3同時投加適量消泡劑。如與戊二醛、二硫氰基甲烷等殺菌劑配合作用,可增加效力,但不能與氯酚類藥劑同用,投入本品後循環水中因剝離出污物應及時濾除或排污,以免泡沫消失後沉積。
包裝及貯存:
採用塑膠桶裝,貯存於室內通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